土传病害日趋严重视域下的莱慎方案
来源: | 作者:莱慎生物 | 发布时间: 2023-12-11 | 652 次浏览 | 分享到:
莱慎生物关注土壤健康和作物健康,旗下抗菌新材料莱力素能够帮助解决部分土壤修复、土壤污染和土壤健康护理等问题。

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土壤里承载着整个陆地生命体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过度使用无机化肥及农药,土壤里的矿物质流失严重,有机质减少,病原微生物不断累积,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危害巨大。特别是经济作物,在连续种植过程中,相应病原微生物数量会被持续培养放大。例如姜瘟病,病原菌是黄极毛杆菌,姜的营养特别适合黄极毛杆菌生存和繁殖,连续种植姜就相当于定向持续培养黄极毛杆菌,土壤中黄极毛杆菌会逐渐增长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姜瘟也就不断发生。土传病害最终会危害农作物生长、地下水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了保证我国14亿人口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土壤修复改良势在必行,利在千秋。

土传病害是指通过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常,土传病害的起因包括:(1)土壤环境改变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累积,引起植物感染;(2)长期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作物,导致土壤中病原菌不断积累;(3)不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增加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机会。

目前,土传病害可通过轮作、土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作物、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等)和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如接种拮抗菌、使用生物肥料等)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其中,土壤消毒是针对棘手土传病害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土壤消毒通过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土传病毒、地下害虫等,能够解决作物的连茬、重茬生长问题,平衡土壤菌群,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病虫害繁殖的主要场所。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在土壤中生存或越冬,其中还常存有杂草种子。土传病害若不加以控制,会导致作物严重减产、降低作物质量,甚至绝收,因此土壤消毒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各种方式和杀菌产品防治土壤中的微生物病害,但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化学药剂杀菌效力差,无法达到理想病害防治效果;杀菌谱窄,一种药剂只能杀灭部分种类病原菌,需要辨别病害种类选择适用的药剂,资金和人力投入大,且需要较高农学知识,一旦误判病害,损失巨大;药剂耐药性问题严重,效用逐渐递减,需频繁更换不同成分药物,浪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化学药剂的高毒性和残留,对植物和人有较大毒害,且药残沉积危害下一茬作物,不符合消费者追求有机农业的大趋势。

莱慎生物关注土壤健康和作物健康,旗下抗菌新材料莱力素能够帮助解决部分土壤修复、土壤污染和土壤健康护理等问题,在解决土壤杀菌、植物生长连茬、提升有机肥利用率、维护植物健康、提升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生物肥料、土壤修复领域研究注入新动能,助力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莱力素以莱慎生物研发生产的新型蒜素衍生品为主要原料,杀菌效果是普通大蒜素的41.6倍!相对于传统化学药剂,莱力素对植物具有传导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可利用独特的氧化还原反应达到杀菌目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对其产生耐药性;在土壤中半衰期仅为2.7-5.2天,无毒性无残留,作用后可完全分解,在生物体中也不会有蓄积;广谱杀菌,能够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包括细菌芽孢)、病毒、酵母菌、真菌和有害节肢动物。

目前,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运营中心已在莱慎生物授牌成立,莱慎生物与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的《基于抗菌新材料莱力素开发新的有机肥、提升土壤改良效果》项目也正式启动。在安全、环保、经济、有效的原则指导下,莱力素在我国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平衡土壤菌群、保障植物生长、降低药物用量、作物减损保质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