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珍果,首推杨梅”。5-6月正是杨梅成熟采收的季节,其果实色泽鲜艳,肉柱鲜嫩多汁、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杨梅果实没有外果皮保护,容易受机械损伤,并且成熟时气温已高,又值梅雨季节,采收后不易贮藏,素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味、色皆变”之称。
根据《中国杨梅产业简报》,2021年我国杨梅栽培的总面积为500多万亩,年产量为100多万吨。杨梅果实上市期短且不耐贮运,常温货架期仅2-3天,采后保鲜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
杨梅保鲜常见方法
1、泡沫箱加冰保鲜
泡沫箱内放置新鲜杨梅,其周围放入装有冰块的塑料袋,将温度控制在0-5°C左右,杨梅在此条件下可以储运1周左右时间。此法对装箱操作要求高,从采摘至装箱需在4-6小时内完成,且易导致果实受二氧化碳伤害而带有异味
2、速冻贮藏
选用果实新鲜、硬度良好,成熟度在九成左右的优质果,采用小包装预冷,-30℃冷冻约15分钟后再放到-18℃冷库中贮藏。速冻贮藏可使杨梅果实保鲜期延至半年左右,但解冻后杨梅失去了原本的口感及品相。
3、药剂保鲜
传统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水杨酸等对杨梅防腐保鲜有一定作用,但多数化学防腐剂均有毒性残留。新型的天然保鲜剂如壳聚糖,其涂膜技术可降低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等指标,但存在涂膜效率低、难干燥、制膜不均匀等问题,且改性的壳聚糖膜存在一定的毒性。
4、辐照保鲜
通过射线辐照的方法干扰杨梅中微生物的基础代谢,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目的。目前,杨梅辐照保鲜在我国大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其放射残留剂量和时间也尚未有国家标准。
5、气调保鲜
在增加氮气、减少氧气的条件下,削弱杨梅呼吸作用、减少糖分损失、减少果实乙烯产生量,延缓果实衰老期,同时抑制微生物繁衍,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然而,高昂的设备及复杂的操作工艺让绝大多数种植户和加工厂望而却步。
无论是物理保鲜还是化学保鲜,现有的保鲜方法或破坏新鲜杨梅品质、或保鲜效能低微,或成本太高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莱慎生物正在进行的科技兴农项目课题《大蒜E素对草莓及桃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证明了大蒜E素(ALE)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功效。
下一步,莱慎将联合上海农科院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博士团队深入开展大蒜E素在杨梅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攻克杨梅保鲜难题,为消费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新鲜杨梅,维护食品安全、助力国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