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新疆生地所)特聘研究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太区域协调处原处长杨有林,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荒漠化防治联盟(ANSO-ACD)主席雷加强,高级工程师史向阳、主任邢悦一行专家领导莅临莱慎生物调研考察,与莱慎团队深度交流抗微生物新材料大蒜E素在生态环境安全领域的应用。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华中农业大学有机肥料专家、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梁华东教授作为莱慎生物大蒜E素应用研发团队代表出席会议。
新疆生地所专家团队参观调研莱慎生物
莱慎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林华利介绍,公司始终关注生命链生物安全,已在媒介生物传染病和微生物传染病领域深耕多年,旗下抗微生物新材料大蒜E素,具有天然有机、绿色安全、广谱杀菌、应用广泛等特点,可应用于环境安全、文物保护、饲料替抗、土壤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莱慎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林华利介绍公司概况
莱慎生物副总经理杨广文详细阐述大蒜E素在农业生产安全领域的应用,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梁华东教授与新疆生地所专家团队就大蒜E素在土壤修复和生物有机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研讨交流。
莱慎生物副总经理杨广文介绍大蒜E素应用概况
梁华东教授介绍大蒜E素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杨有林认为,土壤健康关乎全人类的生命安全,而莱慎生物抗微生物新材料大蒜E素能够调节土壤健康和作物健康,在宏观生态环境安全领域应用潜力无限,与新地所研究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方向高度契合,期待双方围绕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乃至国际社会的生态与环境前沿贡献绿色科技力量。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莱慎生物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顶尖科研院所共同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格局,通过集成优势科技和人才资源,推动抗微生物新材料大蒜E素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助力生态环境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互惠双赢,守护生命链生物安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创新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干旱区生态学与干旱区地理学领域,围绕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在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骨干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