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莱慎生物与中国水产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大蒜E素(ALE)对虾肝肠胞虫(EHP)的杀虫作用效果显著。
虾肝肠胞虫(EHP),属于真菌界、微孢子虫门,是一类典型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专性寄生在肝肠组织内,能够感染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使对虾生长缓慢消瘦、停滞甚至死亡,导致养殖成功率低,产量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是限制全球对虾养殖生产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EHP有效药物的公开报道。
体外大蒜E素对EHP的杀灭试验
图|提纯的虾肝肠胞虫形态观察
实验人员采集患病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收集EHP阳性对虾的肝胰腺组织,制备较高纯度的虾肝肠胞虫溶液,并将分离纯化后的EHP孢子分别进行药物处理,观察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处理)、实验组(使用不同浓度的大蒜E素处理)和竞品对照组(使用不同浓度的渔虫清处理)的孢子死亡率。试验表明,大蒜E素体外抑制EHP孢子萌发呈现剂量依赖性,且与渔虫清相比(桉树油)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图|大蒜E素对EHP孢子萌发的抑制或杀灭效果实验数据(体外)
注:ppm为百万分比浓度单位
饲喂大蒜E素对体内EHP的抑制试验
采集养殖场的患病EHP阳性对虾开展药物饲喂实验,将患病对虾分为实验组(投喂不同浓度的含大蒜E素饲料)和对照组(投喂喷涂无菌水的对虾饲料),每天早晚投喂1次。在饲喂第0、5、10、15天采集每组对虾样品(9尾/组),在饲喂后第16天时每组取30尾对虾,称取对虾体重,并计算每组对虾的平均体重。试验表明,饲料中大蒜E素添加剂量为200、400和800mg/kg时,均能够有效抑制对虾肝胰腺中EHP的含量,添加剂量为400mg/kg时的效果最好。
图|凡纳滨对虾饲喂大蒜E素后肝胰腺中EHP含量的定量分析
其中E200、E400、E800、E1600分别代表饲料添加中大蒜E素添加剂量为200、400、800和1600mg/kg。
*表示与第0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随机取各组中的对虾样品,观察EHP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肝胰腺中可观察到大量的EHP,实验组(E400)中的EHP明显较少。
对照组样品EHP含量VS实验组样品EHP含量
试验起始对虾单尾平均体重为0.594g,试验结束时对照组单尾对虾平均体重为0.803g,实验组E400单尾对虾平均体重为1.142g,增重率为92.26%,远高于对照组的35.12%。
这一重要实验成果,验证了大蒜E素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EHP 孢子萌发;作为饲料添加剂拌料剂量为400mg/kg时,在体内能够显著抑制对虾肝胰腺组织中 EHP 的含量,且对虾增重明显。大蒜E素为对虾养殖业应对虾肝肠胞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原料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践行国家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的饲料“禁抗令”、维护水生动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了有效、经济、绿色安全的解决方案。